因為邁向死亡,所以更要珍惜當下

我的工作是財富管理,遺產規劃理所當然是其中一項。前不久一個非常熟悉的客戶對我直言:「上次說什麼遺產規劃觸我霉頭,我不希望再見到妳。」說完他隨即掛上電話,也掛斷了過去我們所積存的情誼。老實說,那刻我相當訝異,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怎麼會深受傳統文化的束縛-“禁忌談論與死亡相關議題”?

明明我們都清楚,打從受精卵結合開始,人就已經逐步邁向死亡,然而,還是有不少人打從心底忽略它,希望藉由漠視來壓抑害怕。不幸的是,死神從未怠忽職守,天天,時時,分分,秒秒,誰誰誰時辰到了,準時將活生生的人變成屍體,任家屬哭斷腸,也喚不回生命。

避諱談論死亡會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失去危機意識,彷彿不看不聽不說,自己的生命就會無限持續。於是,我們浪擲時間,將有限的人生虛度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好比酗酒、賭博、計較、自怨自艾、長期憤怒、苛責至親……等。或者擱置夢想,以為自己有的是時間實現;又或者,推託忙碌,以為自己有的是機會向家人、向愛人表達愛意。

眼淚總在後悔中流不盡。

當死神來臨時,所有所有的事,再也沒有機會完成;所有所有的話,再也沒有機會說出口。

今年清明連假,對我而言,是個有關於死亡的假期。

第一個訊息是身份證上的爸爸過世,四十多年未曾謀面,沒有傷心的關係,只有幼時不好的回憶。我在心中默默和亡者和解,恩怨情仇,都隨着死亡灰飛煙滅。

第二個訊息是那個眾所周知的大車禍,與我何干?卻又與我相關!那些失去寶貴生命的人,都是每個家庭的心肝寶貝,我也有心肝寶貝,那些家庭在淌血,我的心也感同身受。

第三個訊息是我幼年親密至今仍聯繫的好友,兒子心肌梗塞突然過世,不到三十歲的生命化為烏有,叫人如何接受?多麼令人心碎!望著我那個國小三年級即慟失母親的好友,我不曉得該如何安慰她。命運捉弄她,堅強的面容隱藏著極痛中之至痛,回家變成了酷刑,空虛、失落、自責、無助、痛苦……,夜夜眼淚浸濕枕頭,夜夜祈禱只是惡夢,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死亡無從安慰。

只能學習接受。

正視死亡

從小教育孩子,人生人死,是天地萬物循環正常現象

撫養我至國小畢業的阿嬤,不准我問到死亡相關的字眼,路上遇見出殯,一定要我含著竹葉片,她說去霉運。我不解問她為什麼,她怒目回我:「小孩子有耳無嘴。」我不敢追問,在心裏隱藏了對死亡的恐懼,害怕阿嬤被出殯,日日心惶惶,直至成年,大量閱讀書籍以後,才緩和那種莫名的擔憂。假設,阿嬤懂得跟我解釋人生必有死,這過程如何經歷,正常狀況下,她還有多少壽命,假設她驟逝,我的後援是什麼,或許我就不會懷著擔憂過完我的童年。當然啦,我的阿嬤不識字,這樣說未免強她所難。

接受

接受自己會死、家人會死的事實

我的公婆在幾十年前陸續失去大兒子和小兒子,這等痛楚非旁人能懂,他們以無比的勇氣接受那二次沉重的打擊。我這個旁觀媳婦,無能為力為他們付出絲毫,只見他們默默接受老天爺的安排,用自己的方式慢慢調適再展歡顏。白髮人送黑髮人是多麼心痛的際遇,更何況面臨了二次,沒有念過多少書的他們,沒有糾結在為什麼?而是選擇勇敢接受已經發生的不幸,繼續好好活著。

珍惜當下

和家人好好相處並去做讓自己會喜悅的事

既然活著有期限,我們是不是該珍惜每時每刻?把時間當珍寶,做喜悅的事,喜歡畫畫就去畫畫,喜歡國標就去跳舞,喜歡旅行,就計畫環遊世界……。我說的喜悅是自心油然滋生,滿足又豐盛的感受,不是一時的開心。

不少人跟我說過,他們好後悔以前沒有陪伴孩子或父母,孩子大了,父母過世了,想陪伴都沒有對象。像輪迴一樣,他們的孩子在未來的某一天,也會後悔從未好好陪伴過父母,只能望著墓碑落淚。

珍惜當下,不管是陪伴或實現夢想,用做的取代想像,用美好的回憶取代“已經來不及了”的懊悔。

有感而發,分享清明心情,希望自己能夠在邁向死亡時,更能珍惜當下。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