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句諺語:「在生吃一粒土豆,卡贏死後拜一粒豬頭。」捫心自問,自己給過父母土豆嗎?

an elderly woman sitting on a wooden chair in front of the bedside table while holding a picture frame
Photo by RODNAE Productions on Pexels.com

朋友的媽媽一個月前過世,參加喪禮時,我看到朋友的2個哥哥1個姐姐哭得好傷心,親友們遞上面紙的同時,都會安慰類似的話:「要節哀啦,你們那麼孝順,把後事辦得這麼盛大,她這一生值得了。」

我突發異想:假設靈堂上的相片換成是他們的,哭成淚人兒的那3個子女也是他們的,不曉得他們還會不會僅憑喪禮上的淚水量及風光度,就覺得自己的一生值得了?

我環視喪禮現場,有人在聊他們的生活趣事,有人在說最近物價高漲,還有人仰頭大笑。那頭停止哭泣的大哥在指責老三,老三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後,轉頭去幫她的孩子把喪服穿戴整齊。二哥正跟同事們致意,看他說話的神情可以想像他在辦公室有多威嚴。最末,我的目光定格在我朋友身上,她沒哭沒笑、無言無語,呆立,只是呆立。她沒有通知其他朋友,我是唯一知悉的,我沒有去慰問她,只是跟她一樣,靜靜地看著事情的發生與落幕。

二年前,當朋友的媽媽跌斷右大腿時,兄姐們各自陳述無法照護媽媽的理由後,場面頓時尷尬,大哥不假思索地望向她說:「要不,妳辭掉工作專心照顧老媽,我們付妳薪水。」她的兄姐們皆有家庭,唯獨她單身,且年薪又比她高甚多,按照現實分析,她的確是最佳人選。但她之所以點頭答應並非現實如此,是她真心想陪伴她媽媽,像她媽媽在她稚齡時陪伴她一樣。她不明白兄姐們的心思,倒是懂得自己要的,她不希望子欲養而親不在,她要把握和媽媽相處的時間。

她把媽媽打理得很好,幾個月後媽媽的行動恢復自如,兄姐們遂停掉她的薪水,她不怨不怒,隨即找到工作。一如往常,上班日晚上她會趕回家陪她媽媽吃飯,週末假日則會留一天帶著她媽媽四處走走。她媽媽總是跟別人說:「她啊,是我的小天使。」小天使也有自己的天空,她媽媽很尊重她不會賴著她,各自留白享受自己的生活圈。

她媽媽偶爾會問一問兄姐們的動向,我朋友會把臉書給她媽媽看,看完兄姐們精彩的生活動態,她媽媽通常只是笑笑,頂多會說孫子們又長高了之類的話而已。我猜她媽媽已經將期盼化為包容;從懷胎到把屎把尿到成年,哪個正常父母不是處處包容,處處呵護?即使孩子忘了父母,父母也不會忘了孩子。

我問過一次:「妳哥哥姐姐他們呢?」,我朋友微微笑沒回答,她不是個愛抱怨的女人,她總是說:「我陪我媽是我的選擇,跟誰誰誰做什麼、不做什麼無關。」兄姐們忙著賺錢,忙著小孩,忙著呼朋引伴…,她認為那是兄姐們的選擇。

她的兄姐們大概三四個月才會順路探望一下他們的媽媽,一個小時左右,約莫會說(這是我想像的說詞,因為我也曾那麼說過):「媽,我們要走了,朋友等我們去露營。」、「媽,我們要去南部玩,順路過來看妳一下」、「媽,時間到了,我們和人家約了要一起吃飯。」…,「順便探望」也許是很多老父老母心中隱藏的痛,不過,老父老母們不會說。

前不久回娘家發現我媽病著,身為女兒的我卻渾然不知,要不是別人家的女兒(我弟妹)帶著她就醫,我媽的心臟病、糖尿病、腳痛、雙手腫痛…一定更嚴重。看著我媽虛弱無力的病容,人彷彿老了十歲,我心疼又自責,好自私的我,二個多月沒有好好陪伴我媽了,我把疫情嚴重當藉口,事實上,我是忙著吃喝玩樂。

我突然想起今年4月婆婆往生時,她的一子一女絲毫沒有落淚,若非公公堅持要排場,否則喪禮只有簡單家祭。外人可能會誤會這對姐弟太無情,老母親過世,省錢也就算了,怎麼連眼淚也省?其實,我婆婆生前歲月了無遺憾,姐弟倆都很孝順,常常和婆婆電話聊天並定時回家陪伴婆婆。「有緣時珍惜,緣盡時好好放手。」是姐弟倆的心態,所以,他們無淚流在我看來是對我婆婆的至孝,讓我婆婆無牽無掛一路好走。

回過頭我就想,我如果要「亦如是」,在我媽百歲以後心安無悔,那就要時時提醒自己:「在生吃一粒土豆,卡贏死後拜一粒豬頭」,免得遺憾終身。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