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站在峽谷懸崖邊,您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阿德勒

大頭嬸有次去科羅拉多國家紀念碑(Colorado National Monument) ,一處由紅岩組成的公園,高低錯落,形成許多優美的懸崖景觀。大頭嬸和同伴走團客不會去的路線,所以除了少數的西方面孔外,眼裡全是自然風景。幽美、幽靜,是美國國家公園最棒的享受。

西方父母的教育方式果然跟傳統華人不一樣

同伴要大頭嬸靠近懸崖一點拍照,說還有五公尺的距離不用怕啦。有懼高症的大頭嬸死也不肯再多走半步,正在喬姿勢時,從不遠處出現了一家五口,三個孩子約莫七歲、11歲、14歲,歡呼著跑近臨懸崖處後停止。看得出來老大率先冒險,小心翼翼的再靠近數步,並微微彎腰往下望。後面的弟妹,跟著哥哥腳步也是慢慢的探頭觀賞懸崖下那一大片特殊景觀。

大頭嬸好訝異他們的父母只是笑笑的注視著他們,沒有任何警告或禁止。在那種時候,大頭嬸想多數華人可能會大呼:大寶,不許過去,摔下去會死的!回來,聽到沒,這裡看就好了。你再亂跑,看我揍不揍你……。

事先說清楚如何面對危險

長住美國的好友說,老外會在出遊之前就開家庭會議,說明地點、住宿等相關訊息,以及旅遊時會遇到的諸多狀況,先讓孩子找資料再發表解決方式,最後不對、不足時,父母會清楚的說明,直到孩子懂了。出門後,父母不會再疾言厲色的管東管西,他們信任孩子有能力在一般情況下保護自己,他們只要在旁邊用眼睛護衛即可。

反觀傳統華人對孩子比較保護,當孩子的行為超過父母心中自訂的範圍時,通常會反彈式加以制止,就算孩子的行為是有正面學習意義也相同,「害怕讓孩子受到傷害」的意念已經牢牢箝制傳統華人父母。

西方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獨立、華人父母想要孩子擁有榮耀家族的能力

傳統華人父母血液中含著面子和捨不得的因子。為了要培養孩子擁有榮耀家族的能力,華人父母會花很多時間在「管理」小孩。學齡前不要輸在起跑點為始,孩子們就習慣了跑堂式的補習課程:課業之後音樂、舞蹈之後英語⋯⋯等,無一不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手段。當然,也有不少孩子自己想要學習,但動機多半來自於其他同學都補習了他(她)不補不行。

傳統華人家庭不會像西方父母一樣,去個旅行,還得開會討論對策,太累了。父母會幫忙處理所有問題,孩子只要乖乖的跟在身旁,放空享受就好。

傳統華人孩子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學校功課要傑出,以及擁有很多才藝,他們被教育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光耀門楣。至於思考能力、社交能力、快樂能力、挫折調適能力等,傳統華人父母不是那麼在意,或者說,也在意,但排序在後。

西方成年後搬離父母家是正常的事

小時候聽到大人們說:美國人很無情,孩子成年後就會被趕出家門。長大才明白,這種無情是最極致的有情表現。獨立的孩子,不會像蔦蘿依靠大樹般,大樹一旦枯萎,蔦蘿失去依附後也會死去。

傳統華人社會裡,有很多父母會希望成年孩子可以跟父母住,即使娶了太太,亦期盼全家和樂融融住在一起。若工作因素迫不得已搬離原生家庭,有經濟能力的父母會幫孩子置產,讓孩子不用背房貸壓力。

西方父母恰恰相反,認為孩子應該憑己之力養活自己。即使住在家裡也要付房租。

東西方老父母大不同

在西方國家旅行,經常看到老夫妻開著一台旅行車四處慢遊。大頭嬸的英語水平有限,仍然能透過他們的歡笑聲,感染喜樂。聊到孩子,就算他是卡車司機,他們大概也都以「他過得很好。」形容。

大頭嬸時常聽到傳統華人父母這樣說:碩士畢業後就住在美國(法國、德國…..),唉,什麼命好,人家我朋友們的孩子念完書就回家住,他們每天都有孫子抱….。或是這麼抱怨:讀完大學也不去找工作,還要向我們拿錢,唉,真是上輩子欠他(她)的。

放手是最好的祝福

傳統華人父母把自己的人生建立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如預期,失落感常駐心頭,不快樂常顯顏容。

孩子的性格除了遺傳外,很重要的是教育塑成。父母用什麼方式培養孩子,孩子長大後就會用什麼方式生活。靠媽靠父族,是因為從小父母就養成他們依賴的習慣。

證嚴法師說:用祝福取代擔心。

大頭嬸說:放手是最好的祝福。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