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後,你會是傳說中的「下流老人」嗎?

我連著好幾天中午在忠孝東路四段一處騎樓邊,看見一個約略60歲左右、穿著乾淨、面無鬍渣的男人,雙腿交叉盤坐、雙手垂放大腿、眼睛平視前方,沒有乞求的眼神,只用身子前一個小容器說明「請給我錢」;我用餘光掃描小容器,裡面還真有幾個銅板。

我內心的小劇場頓時熱鬧了起來。

「什麼念頭讓他停止工作?什麼動機讓他坐在那裡乞討?過去的他在做什麼?現在的他在想什麼?對未來他有什麼想法?」

想起之前和客戶的一段對話:

「我跟我兒子聊到,2025年台灣要邁入超高齡社會,那時候每10個人中就有2個是65歲以上的老人了……。我告訴他的目的是暗示他要搬回台灣陪伴我,千萬不要讓我變成孤單老人。」她神色黯然。

她的先生前年過世,她的獨生子遠在比利時結婚生子,打算在那裡落地生根,洋娃娃般的孫女,她只見過一次。

我好奇問她:「啊,妳兒子有聽出來妳的用意嗎?」

她不悅的回我:「他轉移話題了,根本不想搬回來吧!」

我再問:「妳是不是很擔心老了以後沒人照顧?」

她翻了翻白眼說:「廢話,妳不怕嗎?老了容易生病,生病需要有人安排照護,孩子不在身邊,誰來安排?那可不是自嘲「孤單寂寞覺得冷」就可以解決的。妳懂嗎?我在煩惱我的老年問題。」

客戶有錢,想像老年除了孤單疑慮外,還不至於窮困潦倒,不過,誰知道呢?事事多變,單單存在銀行或投資市場的資金,是否會安然無恙地陪伴主人頤養天年,說真的,是未定數。

客戶的擔憂倒是讓我想起了「下流老人」一詞。

「下流老人」不是歧視語,是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的著作,旨在提醒政府及大眾,未來貧窮老人會與日俱增,無論食衣住行或醫療都將是嚴重的社會問題。我歸納藤田孝典所描述的下流老人特徵約略是:

  • 存款不足以正常生活。
  • 從未結婚、伴侶早歿或離婚者。
  • 兒女連自己都養不起,遑論奉養父母。
  • 醫療與照護成本提高,沒有依賴的人。

中年有錢的人,就不會有「變成下流老人」的風險嗎?非也。藤田孝典說,他輔導過的老人,不少人年輕時的年薪超過台幣120萬元,但為什麼最後會淪為下流老人呢?我認為最普遍的風險是:

沒有妥善理財:賺多花多,積蓄微薄。

被詐騙:有錢老人被詐空積蓄的社會新聞時有所聞。

被子女啃完:孩子要創業,要分家……賴著父母要他們的退休金。

長壽是好事,但,長壽沒錢、沒陪伴者就不是好事。

拒絕當下流老人,預先要:

強化醫療保障

日前,有朋友謝謝我幾十年前販售給他們的醫療險,因為其中一位罹患癌症,當醫師要他選擇自費放療還是健保時,他馬上安心的選自費,這一差就是20萬元,對於一般家庭而言,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目前台灣罹癌機率甚高,不到4人即有1人是癌症病患,治療方式無論是手術、放療或化療,技術不斷創新,一方面提升生存機率,一方面加重經濟負荷,舒服的活下去VS.痛苦苟活,遂成為內心拉鋸戲碼。

再者,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住院天數約12天。我問周遭人:「這12天,假設是你,你要選擇住健保床還是單人床?」每個人都回答健保床,理由是便宜。而事實呢?每家醫院約莫只有6至7.5成健保床,以人滿是常態的大醫院來看,你想住還不見得排得到。另外,以我過去在醫院服務過的經驗,健保房非常吵雜,進進出出都是陌生人,不適合身體病痛的人休養。

如果有醫療險,每日住院費就可以補足住雙人房或單人房的差額,以台北市教學醫院為例,雙人房差額大概1800元到2500元,單人房差額大概3500元至5000元不等。老人時期多半比較節儉,若要再自掏腰包,恐怕捨不得,事先準備醫療險當依靠,才能維護就醫品質。

每月強迫積存3分之1收入

退休金需要刻意累積,讓「能賺錢的自己」養「未來不能賺錢的自己」,平時養成減少2分之1享受,積存3分之1收入的好習慣,好比說,1年出國一趟花費10萬元,可以變成2年出國一次;每週聚餐2次,減少成每月聚餐1次;或者,每日星巴克咖啡變成自己買咖啡豆研磨沖泡。不要小看這些小花費,1個月多存5000元,1年就多存6萬元。謹記「1比0多」的概念,耐心從點滴開始,積沙成塔的故事絕對是真的。

日前外甥女12歲生日,她媽媽送她記帳本和第一筆生日金,祝福外甥女從此學習妥善理財。越早理財越有概念,越早儲蓄複利效果越強,甚至可以這樣說:退休金累積事實上應該從小開始。

安養信託解決被掏空風險

前面提到,有錢不表示不會面臨當下流老人的風險,老年人反應和警覺性會每下愈況,相當容易成為被詐騙的對象,不止詐騙集團詐取一空,像雷曼兄弟一類的投資,也有可能一夜成為窮人。另外,親友借錢,孩子缺錢,藉口一千種,借還是不借?親友含怨的面容,孩子含悲的模樣,一次次擊中老人脆弱的心靈。拿去,拿去……錢可以解決的事都不是大事,時間過去,借出去的錢果然拿不回來,才恍然大悟沒有錢解決的生活小事都變成大事了。

退休前先到銀行開立安養信託,除了保全退休金,還能事先安排退休所需各項費用給付,受託人會針對信託內容妥善管理金錢,讓它變成真正的退休安養金,不必擔心被騙走被挖走,不愁沒有人安排如何給付生活費、醫療費、照護費。

沒人想當下流老人,但社會趨勢使然,讓退休風險逐年攀升,只能藉著醫療險、儲蓄和信託等工具,建立安養天年的基礎。

65歲以後,你會是下流老人嗎?

希望你不是。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