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憂鬱症,了解、理解和明白有何不同?我們該如何面對憂鬱症親友?

woman standing in front of brown wood plank
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Pexels.com

那日看了一則摘錄苦苓先生臉書的新聞,大意是謝震武先生開玩笑說苦苓先生和太太去冰島玩得那麼開心還憂鬱症。我的腦中霎時浮現一個問題:什麼是憂鬱症?一般人理解嗎?

我想,不同經歷的人會有不同的描述:

比如醫師,根據教科書或臨床經驗:「憂鬱症的症狀有1.持續悲傷…,2.異常憤怒…,3.…。」

比如一般人,或聽說或看書或影音資訊:「嗯,憂鬱症的症狀好像是…。」

比如有親友得過或正在其中的人,可能會說:「就整個人像洩氣的皮球,沒有生命力,關在家裡吃少,睡少,脾氣不好,愛哭愛自憐…。」

又如曾經得過憂鬱症的我:「那是一種無法精準形容的感受,在幽閉暗黑的世界中,只有我一個人望著繽紛外界,無能為力的似死像活、要死不活的呼吸著,內心唯一的盼望是趕快結束這一切。」

我在三十年前罹患重度憂鬱症,那時期,台灣憂鬱症人口「不普及」,人們對於憂鬱症沒有什麼觀念,不是認為我被鬼神附身,就是以為我「發瘋」了,否則,好端端的日子不過,幹嘛折磨自己和家人?

我也曾自問:振作起來不好嗎?開心玩樂不好嗎?好好過日子不好嗎?為什麼要把自己幽禁在無人能懂的牢籠裡?

我的心好委屈的回我:我不知道為什麼不想說笑?為什麼不再喜歡旅遊購物吃美食?為什麼要悲傷?為什麼會失眠?為什麼要自責?為什麼會想死?…好多為什麼都沒有答案。

於是,我怪罪父母,小時候對我如何如何;我怪罪先生,他如何如何;我怪罪所有人,他們如何如何。

無論自責或怪罪,我依然在憂鬱漩渦中淪陷,一直沈一直沈,看不見出口,看不見希望。

旁人剛好相反,他們看到的是現實世界裡,我擁有的美好,奇怪我到底為什麼非要自掘一個小洞,把自己塞進去,然後不斷哀嚎?就像苦苓先生,有錢有名氣有漂亮的嬌妻,有能力到世界各地旅遊,為什麼會得憂鬱症?他的粉絲一頭霧水,連熟悉的友人都覺得他是不是在開玩笑?

這麼形容好了,憂鬱症患者獨自在熱油鍋裡煎熬,圍站在鍋外的人們議論紛紛:「為什麼不離開油鍋?」

我以前最常聽到的安慰是:

「不要想那麼多啦!傻傻地過就好了呀。」

「你是人生勝利組耶,妳過不下去,那我們豈不是要去自殺!」

「我懂,妳很痛苦,我以前也是這樣,但是調整心態就好了啊,妳就不要再胡思亂想了。」

「我知道妳不快樂,啊,人生不就這樣,每個人都是一樣,妳就不要再鑽牛角尖,去做愛做的事就好了。」

「妳知道妳這樣有多不負責任嗎?妳太自私了,妳只想到妳自己。」

我曉得親友們是好心,然而,他們的安慰卻使得我更感孤單更悲傷;我是不知足的異類,我是添亂的壞分子,我只是強說愁罷了!

圍觀油鍋的人不是故意加添材火,而是不知道「無法理解下所做的建議」都是助燃劑。

只有兩種人會明白憂鬱症到底是什麼,一種是曾經得過憂鬱症,另一種是正在被憂鬱症攻擊。那醫生呢?醫師只是理解憂鬱症很痛苦,但從未經歷過的醫師,還是無法真正明白那有多痛苦。

理解需要設身處地,明白需要自己經歷。

事實上,能夠理解就足以幫助憂鬱症親友。

了解憂鬱症症狀,是理解的第一步,書籍和網路資訊都有,一般人若有心要了解,幾乎隨手可得。那第二步呢?試著想像一下,假設自己憂鬱症上身,會希望親友如何對待?那樣的想像可以讓自己理解患者,進而避免自己變成「助燃劑」,不再說一些「自以為是對的」人生大道理,誤把患者更往深淵裡推。

接納和靜靜陪伴,是對憂鬱症患者最好的支持。

每個憂鬱症患者都不一樣,有人痊癒不再復發,有人反覆時好時壞。我不懂其中緣由,嗯,應該是說,就如同憂鬱症成因太多種,治癒歷程亦無法標準。

我大概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恢復到所謂的正常生活,七年間,時而有希望時而絕望,眼淚常相左右,由於少吃,身體爆瘦,我像幽靈般,日日飄搖在家人憂心的眼神中。

痊癒後這23年,每每回首,總是感激先生靜靜地陪伴,他為了我讀了許多心理學相關書籍,藉由理解,他選擇接納和陪伴,期間我多次自殺對他和家人所造成的傷害,不是文字所能形容,他如何調適又是另一個故事,我找時間再來好好訪問他。

我記得我常常在他的胸膛狠狠哭泣。

我記得他靜靜的輕輕的拍撫我。

沒有說理,沒有安慰。

漫漫長夜,我以為再也看不見陽光,因著他的陪伴,我才有勇氣繼續前進,才能在不斷自戕後,積累的勇氣足夠到我想要努力好好的活下去。

愛的陪伴絕對是憂鬱症患者痊癒的動力,無論崎嶇路程多麼漫長,只要親友持續耐心陪伴,憂鬱症患者就有能力自己找回健康生活。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