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年無力出門的媽媽,如今可以跟女兒去健行?
我有個前同事,未婚,爸爸早逝,和媽媽同住在台北市舊公寓裡。她媽媽65歲退休那年,騎摩托車發生意外導致小腿脛骨骨折,經過四個月的治療和復健後,她媽媽以走路無力來拒絕任何必須走出戶外的活動。我擅自下註解跟前同事說:「妳媽應該是骨折臥床太久造成肌肉流失。」她點點頭說:「醫師說我媽是肌少症,要多運動。但我媽不願意啊,一直抱怨沒有力氣,說坐在家裡比較舒服。」
肌少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有個朋友體檢報告明示她是肌少症準患者,醫師要她小心以免確診。她趕緊上網查詢什麼是肌少症。她嚷嚷:「第一次感受到太瘦的煩惱,醫師說我小腿肚圍有點過小,再不注意營養攝取和運動,有可能變成肌少症。」肌少症會怎樣?她顯然背了不少相關資訊繼續說:「站起來很吃力,走路變慢,動不動會跌倒,還有,身體內部可能已經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營養不足…等。」她嚴重偏食,只喜歡青菜和零食,嫌惡肉類,不愛豆類,能活到47歲,算是老天爺偏愛了。
肌少症對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回到我前同事媽媽的故事,由於肌少症,上下樓梯和走路都很困難,她遂將自己關在窄小的公寓裡,沒有社交活動,沒有戶外娛樂,只能鎮日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前同事抿抿嘴唇說:「看著我媽憂鬱、憔悴的樣子,我好難受。」她媽媽肚圍肥胖,四肢瘦弱,腿部力量隨著久坐不動加速減弱。前同事焦慮不安的又說:「我怕她跌倒,要她把手機背在身上,上班的時候我會每隔一段時間打電話給她。」
家人所承受的壓力應該適時轉化成趨動力
前同事每日掛心媽媽的安全,幾乎沒有生活品質。某天她看見一則新聞,說重力訓練對提升肌力很有幫助,她突然醒悟,似乎該做些改變了。她跟媽媽訴說自己的擔憂和困境,希望她能去運動恢復腿部功能。媽媽聽聞未語,完全不為所動,幾個月後她下通牒:「妳不運動,我就搬出去住。」媽媽當天臭臉相向並拒食抗議。
就在她心灰意冷想放棄之際,媽媽竟然虛弱的跟她說:「隨妳安排啦。」她大聲歡呼,馬上在網路查詢專業老人重訓,找著找著,她發現她根本無法從網頁知悉:哪個教練對老人比較有耐心,比較清楚身體架構,專業技能比較好。正當她發愁,教友推薦了一位重訓教練給她,事後證實口碑推薦還是比較安心。
持續專業重訓有效提升肌力
教練說明老年重訓過程和難處,事先對她媽媽打預防針,進而拿出好幾個個案成果,幫面有難色的媽媽注滿「我也可以」的信心能量。我前同事笑著分享:「當時,我有種預感就是我媽有救了。」她媽媽從非常艱辛的適應期屢屢耍賴不上課,到能夠準時去健身房報到,約莫花了半年的時間,她說:「起先是我押著她去,後來她自己感覺有進步有成就感後,就無需我催促了。」如今,前同事的媽媽好忙,早上去公園跳舞,下午參與社區老人活動,假日跟著女兒去比較平坦的郊山健行,至於電視,已經是舊愛了。
中年就得為老年肌力做準備
前同事最後提醒我:「妳的運動不能中斷喔,上了年紀肌肉流失非常快,一定要維護妳現有的活動力及運動量。」我點點頭表示同意。她說的沒錯,根據衛生局的資料:「年過40,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多麼可怕的事實,難怪台灣臨終前臥床期長達8年,我想不愛規律運動肯定是因素之一。
中年人必須時時自我提醒: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要做規律有效的運動,用心維護肌肉量,阻止肌力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以免因肌無力造成老後走不出家門,斷送美好的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