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彼此關係會越來越僵?為什麼看對方會越來越不順眼?原來是這個出了問題

有一個大男人跟一個準大男人在餐桌上槓了起來。

我來還原事情始末:晚餐,剛坐定位,氣氛還算融洽時,大男人問了準大男人一句話:「你對於XX政策有甚麼看法?」一向沉默寡言的準大男人顯然有許多見解,有別於平日竟然侃侃而談。大男人一聽跟自己迥異的想法,不等準大男人說完,就急著要拉對方的觀點歸隊。準大男人死命維護硬是不肯妥協,大男人見準大男人的思考邏輯和自己有著嚴重分歧,深感焦慮不安,於是提高音量和音調,試圖壓制準大男人的分析。結局是,準大男人放棄對話,火大的起身回房。

好了,一齣溝通鬧劇結束,原本起心動念是想要增進親子情誼,結果因不良溝通適得其反,彼此之間多了一絲裂縫。假設平時情感濃厚,那一絲裂縫倒是無傷大雅,不至於傷害情誼,相反地,平時已經疏遠,那每一絲裂縫都有可能形成鴻溝。

無論何種關係,親子、夫妻、手足、朋友、同事……等,都是「你和我」,兩人情感厚薄,端看雙方是否願意投入經營,而良好的溝通就是經營關鍵。

在談良好溝通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我們慣常的溝通模式。

「妳只在乎妳自己,老是往外跑,家事都不做。」先生跟妻子這樣說。

妻子會怎麼回應?

不是冷漠以對就是憤怒反譏。

「你只顧著玩遊戲,考試考得這麼爛,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的電腦砸碎。」爸爸跟兒子這樣說。

兒子會怎麼回應?

不是惱羞成怒摔門進屋就是惡狠狠瞪著爸爸,有種你就砸碎啊!

「業務都是我在跑,你都涼涼的待在辦公室。」一個新創股東對著另一個合夥人這樣說。

那個合夥人會如何回應?

會計支出、報表分析、研發跟催……是誰在處理?要比誰辛苦是嗎?來呀。

「唉,你們還知道回家啊!我老了,沒人要囉。」一個老媽媽對回家探望她的孩子這樣說。

老媽媽的孩子會如何回應?

委屈、無奈、無力,回去探望老人家的動力更加薄弱。

我們沒有受過溝通訓練,從小自父母親友那兒學習到的對應方式,不管好壞,我們就是沿用。直到有一天,我們跟旁人的關係膠著無法前進時,才會思考為什麼會如此。

那如何改善呢?是改善對方還是改善自己?

基本上,每個人都只能改善自己,對方要不要改善不是我們能夠左右。

1.確認接收或送出訊息的內涵

確定接收或送出訊息的內涵非常重要,不是單單從字句去解讀,而是要深入了解對方或自己所要傳遞的真意,才能夠定論溝通方向。像前面第一個例子,先生要表達的其實是:「我需要妳的陪伴。」他或許可以這樣說:「我知道妳有許多個人的事情需要處理。」先理解對方,讓對方卸下防衛情緒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表達。

2.說出自己的感受

壓抑迎合對方或情緒排拒對方,都是消極態度,對彼此關係都有或多或少的破壞性,唯有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關係才有加深的可能。延續第一個例子,先生接下來說:「我對於自己一個人吃飯或度過假日,感覺很孤單,我需要妳的陪伴。」讓太太清楚先生的感受,進而願意正視先生的問題。

3.明確表達解決方法

表達出需求之後,最後就是希望對方如何滿足這個需求的方法。先生可能說:「如果妳願意挪出星期一、三、五晚上跟假日一個全天,我們一起做家事,一起用餐,一起出遊,我會覺得很開心。」當然,解決方法需要對方心平氣和接納,有時候要花相當時間才能達成協議,那時候的溝通,也是重複使用這個原則來達到彼此都滿意的結果。

良好的溝通絕對是「你我」關係是否舒服的重點,無法一蹴可幾,必須長期學習並執行,耐心很重要,一步一步進步,我們會發現,和誰的關係都越來越融洽了。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