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怪敗家子,只能怪自己養了敗家子

寵子未有不驕,驕子未有不敗。—-吳楚材(清代學者)

大頭嬸那日聽一個80歲老伯伯罵他兒子,說他遊手好閒,整日混吃等死,真是讓他生氣。

老伯伯年輕的時候做紡織,剛好賺到時機財,收入一半都拿去買不動產。那時候信義區很荒涼,還有一個貧民窟,伯伯眼光獨到,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了四間公寓。後來信義區陸續都更,舊房子變成豪宅,伯伯的房產價值不菲。

伯伯有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女兒們很優秀,都是美國知名大學的碩士,結婚生子後長期定居在海外,好幾年才會回來探望伯伯一次。「唉,其實她們回台灣是探望我女婿那邊的親戚,我呢,順便,二個小時,吃一頓飯,再見。」伯伯不知道是難過還是氣憤,把一句話拆成零零散散的說。

伯伯的太太六年前過世,目前家裡就住伯伯和兒子倆個人。

「伯伯的兒子沒娶嗎?」大頭嬸問。

「三十五歲娶老婆,三十六歲離婚。」伯伯嘆了一口氣說。

伯伯的兒子排行老三,從小最受媽媽疼愛,姐姐和妹妹吃味反彈:「為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伯伯的太太會直接回答:「因為妳沒有帶把,爭什麼爭!」

「那時候我就跟我太太說,太重男輕女了,不好,她偏不聽。」伯伯悠悠的說。

伯伯的兒子和大頭嬸年齡相當,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心態還是很嚴重,大部分的家庭都指望生壯丁光耀門楣,家裡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比較偏愛男生,有的已經到達溺愛的地步。

「我女兒和女婿個個都是一流大學出來的專業人士。」伯伯忍不住驕傲的重複說著。

伯伯說:「三個女兒結婚,沒有一個接我們夫妻倆過去參加婚禮,只是電話告知已經完婚了。她們的媽媽生氣呀,說,生女兒就是賠錢貨吧!其實,我也知道,女兒們是生氣我們偏心。」

伯伯太太很早就把三棟房子處理給兒子,女兒們一起回家問為什麼?伯伯太太回答:「以後養我們的是帶把的,妳們一嫁出去還是我們家的人嗎?爭什麼爭啊?我們的資產高興給誰就給誰。」伯伯雖然沒有說話,但立場顯然和太太一致,女兒們自此之後,就陸續高飛。

兒子很會唸書,一直唸到博士,畢業後開始了人生退休之途,從未上過班的他,白天睡覺,晚上去酒店,伯伯要他去找工作,太太就說:「咱們家的錢夠他活一輩子了,急什麼急!」那時候的伯伯想想也是,就完全放任兒子自由快活。

太太過世前,兒子已經將過戶給他的三棟房子賣掉兩棟,問他錢去哪,他冷冷的說:「投資賠了。」太太去世一年,兒子說要搬回去跟伯伯住,伯伯以為兒子是擔心他老了需要有人照顧,熟知是他又賣了房子,沒地方住。伯伯為之氣結,打電話要女兒們回來,共同商量接下來怎麼辦?沒想到女兒們都冷淡的回:「我們沒有時間。」

「我怕呀,會不會有一天他偷偷賣了最後這間房子,到時候我怎麼辦!」說著說著,伯伯紅了眼眶。

大頭嬸雖然心疼伯伯如此擔憂,卻也無能為力。敗家子既已被養成,他們就必須執行敗家責任,不敗光家產就表示自己被養成失敗,敗家子可能會覺得愧對教養他們的父母。

大頭嬸心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為敗家子,除了自捶心肝外,絕對不能責怪孩子,因為孩子打從出生起,思想一片純白,是父母點點滴滴灌輸孩子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是父母日日夜夜塑造孩子漫長的一生。有句話不是說了嗎?”七歲看大”,七歲,大概就養成了敗家子的性格了,所以,老了之後只有敗家子卻無人垂憐,該怪誰?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