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差該罵,孩子不聽話該打,打罵教育真的是為孩子好嗎?高嘉瑜事件後的教育省思

最近,「高嘉瑜被家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我雖然相當唾棄施暴者的行為,卻於一則新聞後,滋生一絲同情,那則新聞(摘錄自TVBS新聞網)寫著:「鄰居說林秉樞的爸爸是校長,媽媽是國中老師,姐姐成績也很優異是法官,從小家境不錯,家中也提供很多資源,但出身書香世家,父母自然對課業要求比較嚴格,他小時候成績,99分也被吊起來打啊。」

我不認識男主角,無從置喙,若其鄰居所言屬實,如今林先生的惡行惡狀能夠證明一件事實:

打罵教育無法教育出品格優秀的孩子

華人傳統文化尊士貶農工商,時至今日,職業排比或有變異,但教育基礎還是著重分數。幼稚園小班就有父母要求功課,英語、數學、電腦、畫畫、鋼琴……,樣樣學,樣樣評比。原本,琴棋書畫是為陶冶性情,這年頭要孩子學是為了升高中上大學加分用的。

有些父母費心費力培養孩子功成名就,已無心力聚焦人格養成。孩子成績未達目標不是打就是罵,正需要擁抱得愛的年紀,得到的卻是負面刺激,這些刺激日積月累養了怨成了恨,長此以往,人格異常不足為奇。

像林先生,父母逐漸老化體弱,他逐漸長大身強,已經被扭曲的情感和人格,如火山持續暴發,欺凌無力反擊的年邁雙親,擴及施暴柔弱的諸女友們。

新聞中還說林先生會讓父母下跪手舉椅子,這種體罰普遍發生在我那個年代,少一分跪舉多久,累加上去。膝蓋異常疼痛,雙手極度酸楚,內心充滿羞恥及憤怒,是非常難堪的處罰方式。林先生是不是以牙還牙不得而知,倒是我對這種體罰心生恐懼,多麼不人道的凌遲,身體受折磨不說,自尊的傷害無以言喻,大人被如此對待叫酷刑,小孩子呢?大人說是教育。

人類生存之所以有意義,是能運用良善品格創造利人利己的事情。

如何養育孩子培養良善品格?說穿了,基於二大原則即可:

1.適當的處罰

孩子犯錯必須處罰,我覺得是合理的事,但處罰流程一定要明確,絕非大人一時氣憤,為發洩情緒而罰。我看到的處罰都是父母無法控制氣怒,說罵就罵,說打就打,這種方式除了侮辱孩子自尊,讓孩子無所適從外,完全沒有好處。

記得我小時候常被體罰,鄉下竹子很多,隨手摘下來除去枝葉,就是很好的武器。細細軟軟的竹枝,打在我的手腳,變成一條又一條紅色傷痕,我會邊躲邊哭邊怨,我一定不是我媽生的,我媽一定不愛我。成長過程中,我極度缺乏自信心,我想跟我常被體罰應該脫不了關係。另外,我跟我媽很不親,一直到了罹患重度憂鬱症那些年,我研讀了許多心理學書籍,才慢慢釋懷並找回跟媽媽的親密關係。體罰是多麼無效的手段,我並沒有因此而優秀,反倒積壓很多幽怨,影響身心健康。

說到適當的處罰應以「不會造成孩子身心傷害」為準。避免傷害孩子,首先得制定流程,讓孩子清楚界線在哪裡,明白處罰的動作是什麼,處罰之後才有修正行為的效果。好比說放學回家七點前不寫作業,會被停止電視時間,或耍賴哭鬧不止,會將電腦關機一天之類的實際罰則。有效的處罰是剝奪孩子在乎的事物,諸如喜愛的零食、電視節目、電腦遊戲、玩具等,孩子為了能獲得傾心的標的,自然而然會產生動力完成應該要完成的責任目標,這比打罵讓孩子鈍化要強一萬倍。

2.表達愛意常常擁抱

人類是一種需要愛的動物,唯有愛才能滋養孩子,孩子會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並學到如何尊重與愛人。孩子小,犯的錯小,只要父母以愛為主軸,耐心輔導糾正,孩子就會循正途長大,大大降低犯罪機率。

擁抱是傳遞愛意的最佳方式,你看稚童跌倒會急著找什麼?就是父母溫暖的臂窩。我在公共場所聽過幾次:「我打死你,哭什麼哭,那麼大了還跌倒,丟臉,還敢哭。」事件不同,謾罵程度一樣,兇狠恨,脾氣一上來狠下心痛罵,把孩子推得遠遠的,說是恨鐵不成鋼。

當孩子需要父母時,父母沒有溫度甚至嚴厲淡漠,孩子長大以後,不是軟弱自我攻擊就是一樣嚴厲淡漠傷害別人。有些父母承襲上一輩的教育模式,施加於下一代,自己是受害者,無意識下又成為加害者。

我無意批評林先生的父母,只是借此議題提醒所有正在教養下一代的父母,用愛用耐心引導孩子養成良善的高品格,比打罵教育養出高學歷的人更為重要。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