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擁抱過你的父母嗎?你曾經對他們說過「我愛你」嗎?
那年我的爸爸因意外過世,我痛徹心扉、嚎啕大哭,待稍稍能接受事實後,我心裡頭浮現一個念頭:幸好老爸知道我愛他。
我爸上天堂前二年某一天,我突然有個疑問:為什麼我會跟我的孩子自然表達愛意,卻不敢擁抱我摯愛的老爸或對他說一聲「我愛你」?
我擁抱我的孩子,我跟他們說我愛你,孩子也會開心的表達他們對我的愛,這種愛的互動傳遞彷彿是生命的意義。
那麼,既然我鼓勵孩子應該要適切的表達愛,為何我自己從未向我的父母傳遞過我對他們的愛呢?
害怕尷尬,害怕被拒絕
我培養許久,才鼓足勇氣在要返回夫家跟我爸道別時,伸出雙手擁抱了我的爸爸,並說:「爸,我好愛你」。
我記得我的心狂跳,比對戀人告白時還害羞。我的爸爸則是愣了一愣,隨即笑開懷,說:「好,好,好。」我從他眉開眼笑裡,看見了他被愛的幸福光影。那次之後,擁抱變得越來越自然,由於擁抱,讓我們父女倆都感到很幸福,也由於傳遞過我的愛,在我爸突然離世後,才沒讓遺憾成為我終身的印記。
愛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分,何以我們不會表達?
大部分華人因教育因文化因生計,使得性格趨於保守,不善於表達愛意,尤其是我這一代以上的人,忙著逃生或謀生,更無暇管到心理與精神需求。等到昇平時期不愁吃穿,愛的需求浮出心底,此時,絕大多數人不知如何「給愛」,只能靠自己的想法:有人轉化成物質給予,認為物質代表愛;有人用粗魯的方式表達,認為粗魯接觸代表愛。
像我,學校沒有教我什麼是「愛」,我能領略的只有意象而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樂課本上,有一首歌「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它所搭配的圖片讓我依稀感覺「哦,這樣好像是愛」。
逐漸成長,我從課外閱讀中點滴吸收知識,彷彿了解又不了解什麼是愛,直至戀愛,第一次聽到「我愛妳」,那當兒,愛的能量在細胞內傳遞,幸福感脹滿整個身心,哇~被愛的感覺真好。
被愛不等於懂得愛人,我一直等到養育小孩後,不斷透過學習和實作,跌跌撞撞摸索,才終於明白愛要如何表達。
當心中有愛,無聲的傳遞方式是擁抱,有聲的方式是說我愛你。
對於習慣擁抱說愛的人來說,傳遞愛意一點兒也不困難,但對於不習慣甚至沒做過的人而言,卻是極大挑戰。
「妳會不會太無聊,愛放在心裡就好了,說出來多肉麻啊!」
如果肉麻會讓父母感覺幸福,你為什麼不肉麻?
「我每月給錢不是愛嗎?幹嘛多此一舉又抱又說的。」
錢是生存工具,給錢讓父母好好生活,當然也是愛的一種表現,不過,物質取代不了心靈層面的需求,唯有愛才能滿足。
「我是有想到要抱抱我的父母啦,不過,身體就是靠不過去,更甭說我愛你三個字了。」
意念強弱會影響肢體運作,要突破僵化習慣先下定決心,起先不能擁抱,那就從扶手過馬路開始,每一次碰觸都會讓身體習慣彼此的接觸,直到習慣成自然,擁抱就非常容易了。
父母年紀越大越像孩子,需要很多的關注和愛,我們的視角經常望向孩子,無論孩子已經二十,三十,五十…,卻忽略望向我們的父母,無論父母已經六十,七十,八十…。我們應該稍微轉個身回過頭,對視一眼我們的父母,我們應該往前走伸開手,給個擁抱,說個愛,填滿父母對愛的期待。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