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閒事關你啥事?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住在海邊,管太寬了

woman with cross symbol on mouth unable to speak
Photo by Anete Lusina on Pexels.com

我在淡水搭捷運,一位媽媽推著嬰兒車進入車廂,坐在三個約莫六十歲、原本在聊天的女士旁,她們不約而同停止話題,轉而逗弄娃娃。媽媽禮貌性微笑,沒有要說話的意思,其中一名女士卻望向她說:「哎呀,妳怎麼讓孩子穿無袖的衣服,會著涼的。」另一個還伸出手去摸嬰兒的臉頰:「涼涼的,會冷啦。」媽媽滿臉尷尬,車一停站,隨即下車,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要到達的目的地。

她離去後,那幾位女士抱怨著說:「我們好心提醒她,她連個謝謝都沒有。」

何等怪異的邏輯!自己沒禮貌打擾了別人,卻怪罪被打擾的人不知感恩。

那畫面讓我聯想到去年某個同事的苦惱:「我爸爸生病,我那些阿伯、阿丈、阿嬸、阿姨三不五時就打電話給我,有的勸我不可以讓我爸開刀,有的說一定要趕快開刀,有的提醒我要每周回南部陪我爸,有的要我辭職搬回老家。我都快被逼瘋了,到底關他們什麼事啊?既不出錢也沒出力,光出一張嘴管人家閒事。」

對呀,為什麼我們喜歡出一張嘴去管別人的事呢?

我會害怕所以你也應該要害怕?

我曾經在美國某個大峽谷旅遊,有三個白人小孩興奮的跑進我眼裡,他們俯瞰大峽谷的姿態讓我這個膽小的台灣人心驚膽跳,奇怪的是,沒有任何一個白人大人說:「危險,小心呀!」或是:「他們的父母去哪?怎麼放任小孩亂跑?」其實,他們的父母自始至終都在旁邊,信任的看著孩子們體驗大自然景色。

當下我明白了一件事,華人對於生活會有較多的不安全感,是源於文化、教育的關係,多數華人自小就被大人禁止不能摸這個,不能去那裡,不要跑太快,不要爬太高,他們習慣將害怕傳承給孩子:「會跌倒,會受傷,會生病。」他們極盡所能保護自己的孩子,也希望別人跟他們一樣害怕危險,假使看到有人跟他們不同,就會「好心提醒」,問題是,別人需要這種提醒嗎?

自覺良善與助人?

日前我去當一日志工,帶視障朋友出遊,上了公車發現沒有座位後,我竟然小聲要求坐在位置上的年輕人讓座。話才脫口我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自以為的幫助別人,純粹是我自己的選擇,與他人無關,我沒有資格去要求人家讓座。

我曾經聽到一段廣播,來賓說她的小孩子在公共廁所洗手,按了一下洗手乳,還沒揉搓,就有個中年婦女對著她的小孩說:「妳太浪費了。」孩子並無浪費卻被陌生人大聲糾正,她說:「超不爽。」幸好,修養按耐住她的火氣,她選擇默不出聲的帶孩子離開。

有人會說,浪費公帑或影響公眾利益當然要糾正,我想問的是,尺度如何拿捏?洗手乳正常的量應該是多少才不算浪費?這種微小差異且不易計量的行為,大抵是自由心證,我們的正義魂若在此時出現,所謂的好心提醒極有可能變成魔人騷擾。

尊重別人的自主權,不要教導別人該如何或不該如何

每個人都喜歡擁有自主權,一旦被侵犯,輕則內心感受不舒服,重者會火爆衝突。我認識一戶人家,媳婦嫁入門後,婆婆天天指導媳婦該怎麼做家事,連怎麼曬衣服都要管,搞得兒子為了保全婚姻,不得不另立門戶。那個婆婆落得獨居後,逢人便痛罵媳婦可惡、兒子不孝,她沒有想到是自己侵犯了媳婦的自主權,才會導致孤獨的窘境。

我覺得熱心提醒很好,但要先確定那是否為對方所需,同樣的,維護公眾利益也很棒,但要先確定是否為大眾所接受。好心提醒之前,先想想會不會侵犯到別人的自主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